二级菜单
2022年中山大学-鹏城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时间:2022-04-25 点击:3266

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深圳中国特色先行示范区建设,夯实鹏城实验室作为网络信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基础平台,2022年鹏城实验室将联合中山大学共同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本计划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

鹏城实验室是中央批准成立的科研平台,是我国网络通信领域新型科研事业单位。实验室以全职、双聘等用人形式聚集了各类人员,包括31位院士、200余位国际会士、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

一、培养目标

面向通信、网络和智能信息领域培养和造就工程技术方面,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

学术学位博士获得者应具有本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知识;具有独立的探究意识、创造性思维、理性批判能力及原创精神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以学术为志业的品质,对学术热情、忠诚于学术及坚强的意志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二、招生类别及规模

1.招收学术学位博士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等。

2.招生规模:45人。

三、学习方式、学位授予及学习地点

1.所录取博士生为全日制非定向类学生,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

2.中山大学与鹏城实验室联合培养专项计划招收的博士研究生为科研经费型博士研究生。按照鹏城实验室与中山大学共同制定的联合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在中山大学进行,论文研究结合鹏城实验室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完成。

3.符合中山大学毕业及学位授予条件者,将由中山大学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

4.课程阶段,由中山大学提供集中住宿和学习的相关条件;其他阶段由鹏城实验室在深圳提供集中住宿和学习的相关条件,并与高校共同负责学生的管理。

四、报考条件

1.申请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行端正;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中山大学的规定。

(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或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入学前未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三)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四)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目前就读单位同意,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拥有两个及以上学籍。

(五)考生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最迟须在录取前提交)

2.申请时间

申请人需于2022年415日9:005月5日17:00登录中山大学报名系统按相关要求完成网上报名及缴费手续http://uems.sysu.edu.cn/graduate/web/DcrRegistered.html (注册网址)

http://uems.sysu.edu.cn/graduate/web(注册后登录网址)

在中山大学报名系统上报名须在“备注”栏填写“鹏城实验室专项”,网上报名及缴费程序详见“中山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报名公http://dpcms4.sysu.edu.cn/admission-prod/article/371 

3.材料提交

网上报名成功后,申请人需提交以下材料: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

3)个人陈述:学习和工作经历、经验、能力、特别成就等,不超过2000字。

4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信,须分别密封并由推荐专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

5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或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的复印件均可)。

6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生和硕博连读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境外学位学历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单证硕士须提供学位证书查询结果)。

7)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8代表性学术成果复印件:包括已发表论文、未发表的工作论文或学位论文。

9)有效身份证复印件1份(居民身份证或护照)。

10体格检查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检查并盖章空白表从网上报名系统下载)。

上述各项材料请按顺序整合后,于20225月5日前将纸质申请资料寄(送)达报考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同时将电子版PDF压缩包形式发送至报考学院指定邮箱鹏城实验室招生邮箱(yzb@pcl.edu.cn),邮件主题及附件文件名标注为姓名+申请中山大学-鹏城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未按规定提交的材料将不予受理。

凡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缴纳报名费或送(寄)报考材料至报考学院查验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申请资格。

申请者应对本人的学历、学位证书、个人及其它报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存在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问题者,在报考或录取期间被查实,取消其报考、录取等资格;在学期间被查实,取消其学籍;毕业后被查实,学校将按规定撤销其已获得的学位证、毕业证。

所有考生均须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

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执行。    五、审查考核

中山大学与鹏城实验室联合培养专项计划2022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核分为材料审查和综合考核两个阶段,由鹏城实验室与中山大学成立的联合工作组组织。

1.材料审查

中山大学-鹏城实验室联合工作小组组织材料审查组对全部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阅,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择优确定参加综合考核名单,通知申请人参加综合考核。

2.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主要对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外语水平、学术能力、培养潜质、心理素质及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具体考核内容及方式请参考我校相关招生学院“2022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办法”。

六、录取与调档

中山大学-鹏城实验室联合工作组以申请人的综合考核成绩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具体招生情况和培养条件,并结合当年招生名额确定推荐名单,报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鹏城实验室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分别在鹏城实验室研究生招生网和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示。

获得拟录取资格的考生须签订入学承诺书。

中山大学与鹏城实验室联合培养专项计划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非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含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等),须在入学前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未按规定调档者,取消入学资格。

七、学费与奖助

按照中山大学同类型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确定。鹏城实验室发放为联培博士生专门设立的 “鹏城科研津贴”,发放年限不少于基本学习年限。

八、其他

未尽事宜参见《中山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其相关的实施细则。如因疫情影响,导致招生工作安排变化,具体信息另行通知。本招生简章由中山大学和鹏城实验室分别负责解释。

九、联系方式

1.中山大学

学院

邮箱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计算机学院

limei22@mail.sysu.edu.cn

李老师

020-39943150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chenshf6@mail.sysu.edu.cn

陈老师

020-39943320 

人工智能学院

jiangt69@mail.sysu.edu.cn

蒋老师

0756-3661034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yulili5@mail.sysu.edu.cn

余老师

0755-23260175

智能工程学院

yjling@mail.sysu.edu.cn

杨老师

020-39332151

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

guoh39@mail.sysu.edu.cn

郭老师

020-84729659

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guoyingt@mail.sysu.edu.cn

郭老师

0756-3668136

软件工程学院

litong73@mail.sysu.edu.cn

李老师

0756-3661005

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fangy86@mail.sysu.edu.cn

方老师

0756-3668562

 

2.鹏城实验室

联系电话:0755-85902112

Email:yzb@pcl.edu.cn

鹏城实验室官网:https://www.pcl.ac.cn

鹏城实验室招生网址:http://yzw.pcl.edu.cn

通信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兴科一街2号鹏城实验室C栋103。

 

 

 

                                            


附件:

中山大学-鹏城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专项计划2022年招生目录


 

 

 

 

招生单位

招生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招生计划

招生导师

计算机学院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5

导师组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11

导师组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8

导师组

0803

光学工程

智能工程学院

0801

力学

4

导师组

0812J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交通工程)

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2

导师组

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0801

力学

1

导师组

人工智能学院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导师组

软件工程学院

0835

软件工程

1

导师组

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2

导师组

说明:最终招生计划以实际录取人数为准。

具体信息详见鹏城实验室研究生招生网 http://yzw.pcl.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