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菜单
鹏城博士 榜样力量 系列报道之一(下)2024年主任奖学金获得者:以“硬核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
时间:2025-04-10 点击:2017

在鹏城实验室,一群平均年龄27岁的联培博士生正以创新活力与专业技术尝试改写行业规则。近日,2024年度鹏城实验室“主任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13名联培博士生凭借突出的科研攻关与工程实践能力、优秀的学术成果及积极的带头作用,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作为实验室联合培养体系下的最高荣誉,“主任奖学金”不仅是奖金奖励的加持,更代表着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新生代的认可。

主任奖学金采用“部门初评+公开答辩、差额评审”的评选机制,表彰在科研攻关、工程实践、学术成果、带头作用等方面突出的联培博士生。

在这份含金量十足的获奖名单背后,是这群“与时间赛跑”的科研“追梦人”和技术“破壁者”,以不懈努力和“硬核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科研报国使命,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科研人员的青春风采。

特此推出“鹏城博士 榜样力量”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优秀联培博士生的世界。

7.光电部 周灵钧

 

获奖宣言:使劲干,拼命干。

个人简介:周灵钧,中共党员,鹏城实验室与北京大学联培博士生,2021级,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实验室导师:李科、高校导师:张帆

个人事迹

联合培养期间,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投身实验室课题的科研攻关工作,完成了多个关键指标,在OECC发表PDP论文,由本人参与的科研工作荣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三年光电子领域优秀成果奖。工程实践方面,本人积极参与通信光电子封测平台建设,熟练掌握各种大型仪器设备,自主完成从芯片设计、封测到最终传输系统的全流程。 

8.通信部 黄梅鹏

 

获奖宣言:存梦想与海,逐浩渺星洲。

个人简介黄梅鹏,鹏城实验室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培博士生,2022级,机械专业

实验室导师:邹龙昊、高校导师:谢晋

个人事迹

本人积极参与实验室课题的预先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负责构建面向6G的多自由度触觉互联的试验验证原型,成为团队年度代表性成果之一。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高水平论文1篇,参与布局了国内外专利多项,有效支撑了实验室项目创新业务研究。本人在完成本职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团队其他研究方向的原型搭建、物料选型采购等工作。作为学生代表,在志愿工作等各方面尽心尽责,协助支撑园区搬迁工作,并在实验室多场高端、大型科研活动中,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积极协助筹备委员会提供有效支撑,保证科研大会成功圆满举办。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实验室优秀博士生。 

9.智能部 张晗

 

获奖宣言:此荣誉不仅标志着过往努力的成果,更是激励我继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新起点。

个人简介:张晗,中共党员,鹏城实验室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培博士生,2021级,电子信息专业

实验室导师:王晖,高校导师:徐睿峰

个人事迹

2015年,本人本科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以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被保送至国防科技大学攻读应用数学硕士,2017年底毕业后前往长白山、阿拉善、若羌等艰苦地区工作,之后我本人来到深圳,先后就职于腾讯与鹏城实验室,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工程师相关工作。20219月,本人荣幸地被录取为鹏城实验室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首届联培博士生,开展大模型持续学习的研究。

在过往的学习中,本人的研究涉及了关系抽取、机器翻译、文本分类、强化学习、价值观对齐和影响函数等多个领域,积极参与了多个实验室课题和鹏城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这期间本人还荣获实验室首届“主任奖学金”、2024年第二届“暹星杯”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10.智能部 唐剑威

 

获奖宣言:勤勉笃学,锐意进取

个人简介:唐剑威,中共党员,鹏城实验室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培博士,2023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验室导师:魏金龙,高校导师:杨彦甫

个人事迹

本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课程成绩均在92分以上。在导师指导下,围绕实验室项目开展研究,主要负责FPGA实时DSP架构的设计与优化,同时为多芯光纤通信的损伤监测、通感一体贡献方案并作实验验证。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区/二区Top期刊J. Lightwave Technol.Opt. Lett.发表论文4篇,在OFC/ECOC/CLEO等国际权威光通信和光电子会议上发表论文1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另外,主动承担实验设备与物料调研采购、搭建实时实验演示平台等任务,积极参与项目推进工作。 

11.智能部 熊宝琛

 

获奖宣言:不曾领跑,但从未放弃,用坚持和积累追赶。在团队协作中汲取力量,在点滴进步中实现蜕变。

个人简介:熊宝琛,中共党员,鹏城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培博士生,2022级,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

实验室导师:王耀威,高校导师:徐常胜

个人事迹

攻读博士期间,本人积极参与实验室课题,共参与了三个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多模态基础模型方向、大模型增量学习方法方向、基于算力网的数字视网膜主动感知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共获录用CCF-A类会议论文3篇(MM2023, CVPR2024, AAAI2025),期刊论文1篇(TPAMI 2024),授权专利4项。同时,本人作为学生干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完成老师们交予的各项任务。 

12.媒体部 廖桂标

 

获奖宣言:科研是一场探索未知与求索真理的旅程,作为新时代青年,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个人简介:廖桂标,共青团员,鹏城实验室与北京大学联培博士生,2023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实验室导师:李庆,高校导师:丁文华

个人事迹

攻读博士期间,围绕实验室课题深入开展博士生专业实践课题研究,发表4篇高水平原创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ACM TransactionJCR一区期刊/CCF-A类会议发表论文3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CCF-A类会议论文1篇。已获实验室优秀博士生,北京大学国家奖学金、学术创新奖及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在科研工作之余,本人积极参与实验室各项学术交流活动、体育比赛及志愿者服务,获实验室篮球赛团队第三名,并积极担任实验室志愿者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与奉献集体的精神。 

13.智能部 潘金星

 

获奖宣言:向自我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迎接更好的自己。

个人简介:潘金星,共青团员,鹏城实验室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培博士生,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验室导师:蓝湘源,高校导师:许勇

个人事迹

在攻读博士期间,本人基于知识蒸馏的视觉模型压缩方法研究等开展课题研究,成为多模态基础大模型研究项目的核心成员之一;在2023年的“暹星杯”比赛中获得学生排位第一,总排名第二的好成绩。本人思想端正,积极向上,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加“巅峰论道”等学术讲座及实验室各类活动。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积极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读研期间,曾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